电气预防性试验管理系统的应用

时间:2012-11-12来源:网络

5.1 提高管理和工作效率:10-20%

有了本系统,设备管理逐步趋于规范化,拟定工作措施的时间得以缩短,办票效率得到提高。相对来说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

5.2 设备维修直接效益:10%

缺陷检修和预防性维修是电力设备的两种基本维护策略,利用系统对设备维修的历史履历跟踪和对已积累数据的分析可对某一特定环境下的设备特性作出分析得出客户化的设备特性参数,据此制定出可行的预防性维修,降低过修或欠修成份,提高预防性维修/预测性维修在设备维修中的比例,提高设备可利用率,延长设备的大修周期。

5.3 延长设备寿命:10%

以本系统为组织和积累设备数据的平台,通过对设备实际运行数据的分析利用,制定科学合理的设备维修策略,降低维修过程中的损害因素,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和延长设备的预期使用寿命。

5.4提高设备和人身的安全性:20%

安全是电力生产的基础和核心,工作单,操作票制度是电业生产的基本保障制度 ,和传统的手工票相比较,采用工作单办票方式具有更严格的用户权限控制,更明析规范的安全措施内容,更明确的员工间责任界线,更公开化的工作监督,以及更方便有效的责任追踪,这种机制从客观和主观上都起到了促进员工规范认真拟票,仔细严格按票操作的效果。

5.5 减少企业检修规程编制的印刷成本70%

电力公司每年都要针对一些设备编制检修规程,然后将编制好的检修规程送到印刷厂去排版、印刷。每年因为规程的排版、印刷都要花去大量的人力、财力。我们开发的检修规程编制子系统将使企业人员编写出符合国标的检修规程,并可使检修规程安全、方便的在企业内部浏览。从而为企业节省大量的排版、印刷费用。

5.6可将员工的知识转变为企业的智力资本

通过建设一个具有先进管理思想和理念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把企业每个员工的知识转化成企业范围内的智力资本,如通过对维修活动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跟踪,把有经验的维修工程师的维修经验记录到维修数据库供其他人参考使用等。

5.7 社会效益

◆ 提高职工素质

系统的运行与维护需要上至公司决策层、管理层下至普通执行层的全员参与,一方面信息系统要服从企业的管理目标,另一方面信息系统又反过来促进企业管理的革新与科学化进程。系统的投运对参与人员就必然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迫使职工参与培训与学习,主动适应因系统应用带来的管理变革。在这一过程中很自然地提高了职工的素质,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将标准化作业应用于电力设备管理必将提升企业形象、扩大企业社会影响,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 2 3 4

关键词: 电气 管理系统

加入微信
获取电子行业最新资讯
搜索微信公众号:EEPW

或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相关文章

查看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