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共融,解锁应用——协作机器人创新应用报告发布

时间:2024-05-21来源:EEPW

当下,协作机器人正表现出更优的“人机共融”特性,不仅在工业制造业有更深度应用,也拓展至更多元化的行业场景。近日,IDC发布了《协作机器人创新应用分析,2024》(Doc#  CHC50965324 ,2024年5月)报告,对协作机器人的发展趋势、应用流程、行业应用及主要厂商进行了梳理,同时展示部分行业的创新应用,为各行业用户引入协作机器人应用提供参考。

中国协作机器人市场支出快速增长

近期,各地陆续落实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行动方案,将有力带动工业制造领域机器人的投入和应用。协作机器人以人机协作为核心,具备安全性、灵活易用性、人机交互性等关键性能,尤其适合现代制造业中灵活快速变化的生产场景需求,在汽车制造、电子电气、金属加工、食品饮料等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同时,伴随着协作机器人智能化、人机友好互动、可灵活部署等优势的不断提升,以及产品成本的逐步下降,协作机器人正加速在零售、教育、医疗、交通等非制造业的拓展应用。

IDC预测,2023年中国用户在协作机器人的市场支出超4亿美金,到2027年将增至约9.4亿美元,复合增长率实现22.6%的快速增长。

1716264956289873.png

协作机器人发展趋势

1716264971841113.jpg

协作机器人行业应用日益丰富

现阶段,协作机器人在汽车、电子电气、金属加工、光伏锂电、食品饮料、生物医疗等行业,正成为推动该行业向自动化和智能化转型的关键因素。

中国协作机器人市场参与者众多,既有专注于协作机器人产品技术研发的厂商,也有传统工业机器人厂商积极推出协作机器人品牌产品。总体来看,中国本土企业已经在市场中已经展现出重要表现,技术产品创新迭代,解决方案丰富完善,市场拓展不断取得成绩。

1716264987958910.jpg

本次报告梳理了协作机器人在汽车、生物医疗、交通、塑料、零售电商及教育科研等行业场景的10个创新应用实践,中科新松、遨博、优傲、大族机器人、库卡、节卡、越疆、智昌等公司的协作机器人产品在应用实践中有所展现,同时也表现出协作机器人丰富的应用潜力。

1716265158952014.jpg

给技术买家/行业用户的建议

精确匹配需求

在选择协作机器人产品时,首先应深入分析企业的生产服务任务需求,确保所选机器人能够适应特定的工作内容。这包括考虑机器人的工作范围、负载能力、防护等级、操作精度和速度等关键性能指标,以保证机器人能够有效地执行工作任务。

关注借鉴行业内已有的成功案例

结合自身需求关注行业内已有的实践经验,为企业自身引进和升级自动化生产线、改造生产服务方式提供有力参考和借鉴。

重视安全性与易用性

安全是协作机器人应用中的首要考虑因素。选择具备先进安全功能,如碰撞检测和紧急停止机制的机器人,以保障人机协作环境下的作业安全。同时,考虑到易用性和编程便利性,选择易于操作和维护的机器人,有助于减少培训成本并加快生产部署速度。

考虑总拥有成本与服务支持

不仅要考虑初始购买成本,还要考虑长期的维护成本和潜在的升级需求。选择提供全面技术支持和可靠售后服务的供应商,能够在机器人使用过程中提供及时的帮助,确保生产效率和降低潜在风险。同时,考虑机器人系统的可扩展性,为未来生产需求的变化做好准备。

1716265037314257.jpg

李君兰

IDC中国研究经理

IDC中国研究经理李君兰表示,通过深度整合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协作机器人进一步增强数据分析与智能决策的能力,优化整体性能表现,正成为智能工业机器人的重要代表。随着技术性能的提升、使用成本的下降,协作机器人以“人机协作”为核心正加速拓展各行业细分场景的应用实践,为企业带来更高效、智能、灵活的生产服务方式。未来,IDC将进一步深入开展中国协作机器人市场份额、出海市场等研究,欢迎行业相关厂商和各行业用户持续关注。

免责声明

本文中的内容和数据均来源于IDC所发布的报告,所有内容及数据均为我公司所有。未经IDC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

关键词: 人机共融 协作机器人

加入微信
获取电子行业最新资讯
搜索微信公众号:EEPW

或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相关文章

查看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