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飞成功 解析大飞机C919的自主化程度

时间:2017-05-08来源:瞭望智库

编者按:在C919成功完成首飞后,在举国关注,国人为此振奋,研发及工作人员为此落泪,国外同行为此赞叹、惊诧的同时,也不乏一些轻蔑的声音,“这就是国产大飞机啊,中国不就是造了一个壳子嘛!”、“原来中国的C919也只是在攒机!”,要批评C919的国产化率低,先得明白啥是国产化。

  3、举国之力造大飞机,值吗?

  为了国人心中的“大飞机梦”,国家投资就达到了数百亿元,航空工作者们也真的是夜以继日地工作着,十几万人在八年中大部分每周工作6天,每天能工作到11个小时,加班是最稀松平常的了,因为有太多的技术难关等着他们去攻克,大到整个项目的运营,小到每一个零件,一个地方出错就会满盘皆输。

  数百亿,8年,十几万人的心血,这样费时、费钱又费力地造大飞机真的值吗?


  毋庸置疑,当然值了!

  首先,航空工业的战略地位自不必多说了,我们国家曾在上世纪60年代对研发“两弹一星”还是“两弹一机”犹豫过,“两弹一机”就是指的原子弹、氢弹和航空发动机,光是最核心的航空发动机就足以跟“两弹”媲美!

  其次,从经济方面来考虑,我们以前是8亿件衬衫换一架空客A380,8亿件衬衫消耗的资源和能源却要比1架 A380飞机多得多。如果按照产品单位价值做比,船舶单位质量创造的价值是1,小汽车是9,电子计算机是300,喷气式客机是800,航空发动机是1400,足见航空业的利润是有多高。

  现在就算是最便宜的波音737和空客A320,一架至少也得5000多万美金,最贵的空客A380高达2.95亿美金,美国每年的出口贸易中大约有7.82%来自于波音公司,这对于整个国家来说是很大的一笔收入。未来20年,光中国市场就需要5000架50座以上的飞机,价值4万亿,不自己造就得买,而且有时候花钱都不能买到最好的,我们要改变过去的那种“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逻辑,要研制中国自主的飞机,这就是国家的意志!

  除了自身有超级高的价值之外,民用飞机制造业也能带来无数个“助攻”,辐射带动作用也不可小视,1架150座飞机构造,需要300万—500万个零部件,需要成千上万家企业,而飞机本身涉及的产业链包括能源、生产加工、制造集成、信息技术、物流、金融等,覆盖几乎所有的工业门类。所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无疑会带动电子工业、数控机床、锻件制造、冶金、仪器仪表等领域实现产业升级。据波音公司的研究指出,民机销售额每增长1%,对国民经济的增长拉动就达到了0.714%。

  第三,从军事方面来看,曾在2015年抵近海南岛遭遇我海航拦截的美军P-8巡逻机,就是由C919的竞争对手波音737改装的,C919目前的状态就能发展巡逻机,而如果C919加长机身,换上更强有力的发动机,总重提升到110-130吨,航程和内部容积大大增加,将能够胜任扮演预警机甚至加油机的使命。

  第四,从技术方面来看,发展大飞机,聚拢了一大批高素质的科研人员,对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也将带来质的飞跃。

  ……

  ARJ21作为C919的“前辈”,当时是引进国外的成熟零部件进行组装的;到了C919就开始与国外厂商进行合作,进行本地化生产和改进研制,成为我国向干线民航客机市场进发的第一个产品,起点已经相当不低了;未来的C929则要进行完全的自主研发,这其中的每一步都“难如上青天”,充满了艰辛。

  这不禁让人想起当年的中国高铁,也是从最初的进口零部件组装起步,然后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地扩大自主范围,最终实现了完全国产,并建立了一套“中国高铁标准”,这个过程尚且用了十几年,国产大飞机要走的路显然比高铁更要漫长。

  但是,没有什么能阻挡中国的大飞机事业,除非我们自己缺乏信心!无论是“两弹一星”还是载人航天,只要是形成了国家意志,哪怕有再多困难,我们也一定会攻克。所以,我们要为国产大飞机迈出的这一步喝彩,用耐心和支持期待它精彩的下一步!

1 2 3

关键词: 大飞机 C919

加入微信
获取电子行业最新资讯
搜索微信公众号:EEPW

或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相关文章

查看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