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p4联盟背后的“传统能源VS数字能源”

时间:2022-04-21来源:软硬件市场智库

前  言  

从世界能源发展规律看,人类最初利用柴火等生物质能,直到19世纪以后才开始用煤炭、石油、天然气,而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的时间更短。换言之,国外能源结构经历了从低碳到高碳再回归低碳的演变过程。如果说化石能源是1.0时代,那么下一个将影响人类经济发展和生存环境数十年或上百年的氢能源2.0时代已快速走来。

伴随科技进步,当今世界正处于新一轮能源革命的起步期,可再生能源开始规模化应用,分布式能源、第四代核电等技术进入市场导入期,大能量的储能,新能源材料,新燃料电池等有望取得重大突破,引发了能源革命将主导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革命的发展趋势呈现一些显著的特点,属于高碳向低碳转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成为未来能源生态结构的重要方向,电力将成为终端消费的主体,能源创新在能源革命中起决定性的作用,信息化数字化影响产业方方面面包括能源本身,数字能源3.0时代正在爆发。

但与此同时,面对能源的博弈一直

图片

                                                                         正  文  

能源是经济的血液,对中国这样能源高度依赖进口的国家来说,研究能源发展态势至关重要。

3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规划》主要从3个方面,推动构建现代能源体系。

一是增强能源供应链安全性和稳定性。二是推动能源生产消费方式绿色低碳变革。三是提升能源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尤其第三方面指出科技创新是能源发展的重要动力,“十四五”时期将进一步发挥好科技创新引领和战略支撑作用,增强能源科技创新能力,加快能源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推动能源系统效率大幅提高,全面提升能源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结合本智库的宗旨,是关注产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重点去理解把握能源产业链现代化的机会。当然本文也会结合当下复杂动荡、波云诡谲的国际形势,梳理产业发展脉络以及对国际形势的个人看法。

图片

                  传统能源格局回顾     01

能源是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任何人类活动,无论是工业生产、农业生产,或者日常生活,都离不开能源支撑,都需要能源作为基本的生产要素。实现经济发展,首先要有充足的能源供应。经济发展和能源具有相关性,已经得到理论和实证研究证实。

      经济是政治的基础,经济和能源的紧密性,就决定了政治和能源的紧密性。政治的参与者是人,面对的是每一个人和社会,所以政治在能源方面也需要反应整个社会的需求和意愿。能源在经济中的重要性、与社会结合的紧密性,决定了能源在政治决策和政治斗争中的重要性。

     一切政治行为都为利益所驱动。对于一个大国来讲,能源就是利益。对于美国来讲,能源独立使得美国可以摆脱欧佩克在能源上的限制,从而采取更为激进的中东政策,可以放手施压俄罗斯,可以同时打击对外部能源依赖程度较高的中国和欧盟。对于欧盟来讲,最大的利益是保障能源的安全稳定供应,乌克兰和波兰利用俄罗斯输送欧洲的天然气管道作为武器攻击俄罗斯,却使得欧洲的能源利益受损,这迫使欧洲即使在受到美国制裁的情况下,也要和俄罗斯共同建设“北溪-2”号天然气输送管道。对于经济和财政收入都严重依赖油气的俄罗斯来讲,以更高的价格和更稳定的渠道出售自己丰富的能源资源,是最大的利益。

图片

18世纪中后叶|日不落帝国的煤炭时代

自人类钻木取火进入“柴薪时代”,18世纪80年代随着蒸汽机的广泛应用,煤炭的适用范围得以逐步扩大,英国依靠煤炭为动力的工业革命左右全球经济,军事上依靠煤炭为动力的大英帝国海军称霸世界。

图片

1859|美国见证石油时代诞生


1859年人类第一桶现代意义上的石油诞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从此,能源成就了美国的国运。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石油的战争。苏联和美国是当时世界上最主要的石油生产国。德国要靠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继续从苏联买石油,而日本百分之七十的石油都来自美国。因此当美国和苏联联合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组建完毕时,德国和日本的结局已经注定了。

19世纪末,人们发明了以汽油和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福特成功制造出世界第一辆量产汽车。这一时期起,石油以其更高热值、更易运输等特点,于20世纪60年代取代了煤炭第一能源的地位,成为第三代主体能源。1965年,油气占比超过50%,取代煤炭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人类就此进入了“油气时代”。

图片

1945|石油“雅尔塔”体系

1945年雅尔塔会议是二战胜利的聚会,美、苏、英三巨头欢聚一起,重新规划世界势力范围。但一转身,美国就挖了老大哥英国的墙角,刚在雅尔塔喝完酒,总统罗斯福就在回国的路上约了沙特国王。中东曾经是英国和法国的地盘,而沙特是全球最大的产油国出口国。但是二战打完,英国和法国经济已崩溃到自顾不暇,美国就趁机和沙特达成密约,两国元首达成协议,即:美国会承担沙特的“安保”,而作为交换,沙特要向美国稳定供应石油。

自此,以波斯湾为起点的原油运输路线的稳定成为美国的核心利益。英国的势力从中东退出只是时间问题。

图片

1973 第一次能源危机|石油与美元绑定

1973年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又打了起来,史称第四次中东战争。美国站队以色列,激怒了整个阿拉伯世界。时任总统尼克松组织第一批支援物资到达以色列后,阿拉伯产油国就立即一齐做出决定,从现在开始石油节产5%,以后每个月再节产5%。这还不够,石油要对美国和美国的盟友全部禁运。要知道当时的中东占有全世界已探明石油储量的65%,占全球石油出口的2/3。美、欧、日等国石油需求的一半都来自中东。美国的工业生产值降了15%,GDP 降了近6%,美国决定向中东服软:尼克松成为史上第一位访问沙特的美国总统,他承诺美国不拉偏架,把同样的最新武器卖给沙特。只要求沙特继续卖给美国石油,沙特的石油交易全部要用美元结算,最终双方愉快的握手。美国捡了大便宜,全世界都要买石油,那么全世界也都要持有美元,世界各国持有的美元,也会投资于美国的国债和债券,进入美国的金融体系。由此构建了称霸全球的石油美元金融体系,为美国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本。

能源这件事实在太重要了。能源战略界的“殿堂级人物”丹尼尔耶金就曾经说过,石油百分之十是经济,百分之九十是政治。多少国家的命运被能源战争改变了。比如中东通过石油禁运抢回了石油定价权,从此一夜暴富。再比如日本,两次石油危机让美国人对缺油十分恐惧。日本汽车凭借自身轻薄省油的特点杀进美国市场,从此打破了美、欧的垄断,日本汽车完成了国际化。日本也真正成了工业强国。

图片

1991|油价暴跌,苏联解体,美苏争霸结束

1965年,苏联开启经济体制改革。但是偏偏在这个时候,西伯利亚发现储量惊人的石油,这是一件非常幸运也非常不幸的事。幸运的是,七十年代世界油价飙升,苏联躺着也能赚很多外汇。不幸的是,日子一下子过得太舒服,经济改革的动力没了,苏联形成了卖出石油,买入两市的国际贸易格局。等到八十年代,美国从两次石油危机里缓过来巩固和中东的关系,引导中东增产,世界油价开始暴跌。1981年开始,油价从32美元每桶跌到10美元以下。最开心的是,美国经济发展有了源源不断的便宜燃料,而苏联就惨了,自己的石油卖不出好价格,而粮食的缺口却越来越大,国家逐渐走向了混乱。

1991年,苏联解体,持续40多年的美苏争霸结束,美国成了这个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这背后能源的作用不可忽视。能源就是一个国家的生命。越是大国,越是要追求能源的自主可控。


1999|科索沃战争,俄罗斯被挤出东欧势力圈

科索沃战争(Kosovo War),是一场由科索沃的民族矛盾直接引发、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推动下、发生在20世纪末的一场重要的高技术局部战争。其持续时间从1999年3月24日至1999年6月10日。科索沃战争是通过攻击敌方的能源设施,进而中断敌方的能源供应,造成社会动乱,从而瓦解地方的战斗能力。

战争结束后,俄罗斯彻底被挤出了在东欧的原有势力圈。


2003|美国攻打伊拉克,此战争被成为“石油战争”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美国使用最先进的武器:B2隐形轰炸机、海上发射的巡航导弹、M1主战坦克等,让全世界的舆论焦点立刻转向了伊拉克。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除了转移全世界人民对美国财务丑闻的注意和拉动军火需求,展现美国在世界上的政治军事霸权地位外,更是为了控制伊拉克石油,致使石油、黄金飞涨,从而刺激对美元的需求。所以,伊拉克战争也可以称之为“石油战争”,或者是“能源战争”。

图片图片

                    格局大调整的里程碑式事件02

一场页岩气革命,使美国的油气产业迎来了“新生”,从得克萨斯到阿巴拉契亚,美国各地的油气钻探如“雨后春笋”,油气产量也随之“芝麻开花节节高”。

2018年11月份的最后一周,美国日均出口原油320万桶,出口汽油、柴油、航空燃油和其他成品油580万桶,相加为900万桶,超过了同期美国进口原油和成品油880万桶。出口量大于进口量,美国一举摘掉戴了75年的石油进口国帽子,成为石油净出口国。美国能源角色的转变,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国际能源机构发布的最新报告认为,“美国在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力将越来越大”。

美国也凭借页岩油在2019年成为世界第一大产油国,超过了沙特和俄罗斯。持续了40年的石油出口禁令也被废除,美国成了举足轻重的能源出口国。这是一个重要转折,是国际能源格局大调整的里程碑式的事件。最大产油国、石油净出口国、能源独立,这些标签贴到美国身上,其产生的“化学反应”是难以估量的。首先,美国在国际能源版图上的地位凸显。主导国际石油供应的主角,由欧佩克变为“欧佩克+”,即石油输出国组织各成员国和俄罗斯等非欧佩克成员国,如今进一步演化为沙特、俄罗斯和美国。西方媒体形象地称之为“骆驼+北极熊+秃鹰”组合,这3个国家的石油产量占全球的40%。欧佩克在制定产量政策时,将不得不看“美国的脸色”行事。美国与欧佩克国家间的关系随之将发生微妙变化。正如美国能源经济战略研究咨询公司总裁林奇所言,“欧佩克今后在考虑减产的时候将不得不权衡美国因素”。

美国总统——特朗普豪言:“我们不再需要中东石油。需要波斯湾的国家自己去保护好了”。而2020年疫情更是让世界石油市场出现了罕见的一幕——负油价!
这背后是石油大国——沙特、俄罗斯、美国的角逐,特别是沙特和俄罗斯大打石油价格战,两国都在疯狂增产石油!在疫情重挫原油需求的背景下,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国——沙特和俄罗斯反而大幅增产,结果导致原油价格跌到冰点。美国主导的石油“雅尔塔体系”在瓦解。

图片图片

                     俄乌战争——大国能源博弈的牺牲品03


自2019年美国从能源进口国转变成能源出口国,这是俄乌这场战争爆发的一个关键原因,原来的买家变成了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以及疫情造成的高通胀以及经济不断下行,美国急需找出口,对中国贸易战非但没有打赢反而中国经济发展更稳,美国的政治精英们已经认识到,单凭美国一己之力绝对无法遏制崛起势头越来越强劲的中国,唯一的希望就是紧紧拉住欧盟对我们形成群欧之势。

怎么样才能拉住欧盟、让欧盟听命于美国呢?要知道,欧盟中两个最主要的国家法国和德国,早就想摆脱美国的控制实现欧盟独立,为了控制欧盟,必须给欧盟树立一个敌人:俄罗斯就成了这个当仁不让的角色。尤其俄罗斯现在还是欧洲能源贸易最大的竞争对手,所以对俄罗斯的制裁以及挑唆俄乌之战势在必行。

而在俄罗斯与西方的博弈中,俄罗斯富饶的天然气能源,几度成为打击乌克兰及欧洲国家的战术武器。最为突出的是2008至2009年冬季,俄罗斯切断了通往乌克兰的天然气供应管道,乌克兰,以及通过乌克兰境内天然气管道向欧洲供气的欧洲国家,一时陷于灾难性的能源供应危机,包括德国、法国、意大利在内的十八个欧洲国家在严寒的冬季,学校停课,企业停工,医院停止接收患者,巴尔干地区的人们甚至不得不伐木烧柴取暖。

剖析一下在俄罗斯三大支柱产业中,石油天然气占比最大,约占俄罗斯GDP的15%以上,农产品最低,约为5%左右。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也是最大的小麦出口国。再来看一组数据,欧洲约40%的天然气、29%的原油都来自于俄罗斯。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长也是联接国家最多的天然气运输管道。俄乌开战,能源供应中断,这又是一场能源危机!回头俄罗斯手里最强的三张牌:能源、军工和粮食。这三项里面,军工:欧盟依赖的是美国主导的北约,粮食依赖更多的乌克兰,玉米小麦出口均占全球10%以上,被称之为“欧洲粮仓”。能源主要依赖俄罗斯。所以俄乌战争,俄罗斯如何用好手里的王炸能源这张牌,也是一门艺术。

战争一直都是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俄乌之战也经历了前期非常多的博弈尤其是能源这一块冲突不断,最终导致战争一触即发,我们回过头来梳理一下矛盾爆发的时间线:

图片



2018年7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批评德国的能源政策是让自己成为“俄罗斯的人质”,他在推特上写道:“向俄罗斯输送天然气美金是不可接受的!”


美国强烈反对北溪2线的修建。2019年1月,美国驻德大使格雷内尔警告德国企业,如果随着北溪2线和土耳其溪两条天然气管道投入运营,将使欧洲目前从乌克兰进口的天然气成为多余,那么乌克兰的安全政治地位将会下降。这样俄罗斯介入干预该国冲突的危险就会上升。此外,欧盟也会因此产生对俄罗斯能源安全的依赖性。所有参与相关项目的企业必须要明白与之相关的企业声誉损失和可能受到的制裁。

19年12月2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2020财年国防授权法案,这个法案中夹杂的“私货”中,就包括美国对参与北溪天然气管道2线建设的俄罗斯与欧洲公司实施制裁。根据条款,美国政府将对任何参与和帮助俄罗斯国有天然气公司进行管道建设的欧洲公司实施制裁——持有的美国签证和财产将被撤销和冻结。这是美俄之间能源战争的新战场。

美国反对北溪2号线还有更实际的原因:美国公司已开始向欧洲出口天然气,并得到美国政府的支持,美国政府称欧洲应该寻求俄罗斯以外的其他供应方,但美国的天然气比俄罗斯通过管道输送的天然气的价格要昂贵很多。

除“北溪2线”项目外,美国此次制裁对象还包括俄罗斯与土耳其合作建设的输油管道项目“土耳其溪”即“南溪”。

俄罗斯外交部指出,美国的制裁“是在通过向欧洲施压,迫使欧洲各国花高价购买美国的液化天然气,从而阻碍欧洲经济发展,增强美国自身的竞争力。

美国制裁俄欧北溪2线和南溪,经过乌克兰的中线也常因俄乌冲突而中断,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俄罗斯通往欧洲的天然气输送管道输送的稳定性全都有问题,这对俄罗斯来说是致命的,目前俄罗斯的主要经济来源是能源和军工,向欧洲出口天然气受阻是对俄罗斯经济的沉重打击,同样也是对俄罗斯地缘政治的沉重打击。

北京时间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发起对乌克兰的全面武装进攻,地缘政治风险、避险情绪等因素助推全球能源价格急剧攀升。战争爆发当日,NYMEX原油和布伦特原油一度冲上100美元/桶,分别创出2014年6月和2014年9月以来新高。欧洲天然气价格一度涨超52%,价格飙升至1560美元/立方千米。

俄乌战争爆发后,法德为代表的欧盟积极组织谈和,美国不断阻挠。通过挑唆和延长俄乌战争可以达到如下效果:可谓一剑四雕:

一是可以削弱俄罗斯的国力或者让俄罗斯倒下。不管出现什么情况,都对中俄抱团取暖造成不利影响,这对美国来说,从遏制中国崛起角度讲只有利没有弊。
二是只要俄罗斯进攻乌克兰就会让每一个北约国家真切地感受到来自俄罗斯的威胁。为了国家安全考虑,这些北约国家不得不更加依赖于美国人的保护。这样,美国人才有机会让北约国家跟着他一起对付中国。同时美国军工集团也收割盆满钵满。
三是能源贸易上,美国将抢走绝大部分原本俄罗斯与欧盟国家的能源协议,在欧盟市场借俄乌之战不费一兵一卒干掉俄罗斯。
四是在货币和资本层面,势必造成欧洲资本回流,美国的华尔街也欢欣雀跃,也为拜登当权者竞选拉下不少选票,所以下一任总统竞选,特朗普虽然呼声较高,但结果有可能重蹈覆辙,所以懂王一直在喷睡王。

这场战争的副本剧情也很惊喜, 中东宣布有计划落实与中国的能源贸易人民币结算且不增产,伊朗直接丢了12枚弹道导弹的袭击导弹在美领事馆附近美国,印度更头铁不鸟美国几次投“弃权票”甚至中印也开始关系缓和,北约土耳其反水,波兰嘴炮不抗事,德法对俄罗斯能源渴望的身体很诚实。最搞笑的是这次中国含泪做回能源中间商将天然气输送给欧洲,血赚450亿美金,俄罗斯大熊掌一挥把肉掉进中国碗里~。


                         俄乌战争,大国博弈的牺牲品04

俄乌战争,人们看到的是俄罗斯与乌克兰在打仗,其实,这是中美俄铁三角在进行激烈博弈。美国不管谁当总统,遏制中国崛起的战略都不会改变,在这方面美国共和、民主两党有着高度的共识。

此处穿插一个近10年美国遏制中国发展的故事线:

从2010年开始,为遏制中国崛起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推出了一个“亚太再平衡”战略,六年时间过去了,美国不但没能遏制住中国崛起的势头,还让中国在经济上加快了追赶美国的脚步。而在军事上,更是让中国在南海的防御前沿向外推了1000多公里,他推出的所谓“亚太再平衡战略”被诸多西方媒体称为“21世纪最大的烂尾工程”。

2016年特朗普上台后,本来想着实行“联俄遏中”战略。特朗普这一战略并没错,可美国的对外政策并不是总统完全说了算,而是总统背后的几个财团在起主导作用。比如:美国的军工复合体、石油集团、华尔街大财团等。由于特朗普的“联俄遏中”战略会严重伤害到美国军工复合体等大财团的利益,所以,这些大财团就给特朗普安了一个“通俄”的罪名,险些没把特朗普弹劾下台。最后,逼得特朗普不得不一边与中国打贸易战,一边与俄罗斯死抗。其结果是,到特朗普下台,贸易战美国也没打赢,反倒是美国受到的损失比中国还大。

拜登上台后,深知如果还走奥巴马和特朗普的老路,根本无法遏制中国崛起,所以,作为建制派出身的老牌政客,拜登不得不重回笼络“日、加、澳”拉住欧盟一起打压遏制中国的老路。而在这个过程中,最让拜登头疼的是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日趋紧密,而此时的美国根本无力同时挑战中俄两强。所以,阴险的美国政客就打出了乌克兰这张牌。就是以拉笼乌克兰加入北约为诱饵,不断挑战俄罗斯的安全底线,最终逼得无路可退的俄罗斯不得不对乌克兰出手。


                                                                              结  语

综上所述,当前的全球能源战争主要在两条线展开,一个是能源资源,一个是能源输送管道,前者美国主要是控制中东,这两年拼命制裁打击委内瑞拉,制裁伊朗,后者美国主要是控制中亚和俄罗斯的能源送出管道走向。如果美国在全球失去能源控制力,那么与石油挂勾的美元即石油美元也就失去了支撑,美元霸权将会轰然倒塌,因此美国对俄欧之间的任何一条能源管道的建设都十分警惕,因为这关系到美国的经济利益,关系到美国的能源霸权,进而关系到美国的石油美元霸权。

所以美国希望俄乌战争打得越久越好,俄乌之战满足了美主流利益集团的利益诉求,我们也从新闻报道看到拜登政府和军工集团喝酒庆祝,北约和队友基本一致的一盘散沙的欧盟,再一次被美国全盘掌控同时完成对欧盟的全方位收割。

但在作者看来,俄乌这场战争,短期内美国在战术上赢了战略上输了,事实证明对俄罗斯的金融战具有反噬作用削弱美元作为一个全球体系,俄罗斯被迫脱离美元体系,可全球人民离不开俄罗斯的能源、粮食、化肥、金属等,这一举措也极大冲击了石油-美元体系,而中东国家开始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也开始选择人民币交易,这一些都客观上加速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与此同时,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信仰被打破,越来越多的富豪一定是分散布局。同时通过这一次俄罗斯顶在中国前面与西方经济体系对抗,也给中国提供了很宝贵的学习经验,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也站出来反对美国霸权主义。这场战争,有专家张维为:俄乌冲突标志着世界进入“后美国时代”!美国的霸权体系将从俄乌冲突开始慢慢崩溃!


                                                                           预  告  


在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利用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时,以及由于资源的争夺引发的一系列战争、金融、经济贸易等问题,人类应用能源的步伐又该何去何从呢?显然,从油气时代走向可再生能源时代的转变必不可免。发展可再生能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立根之本。

近年来,可再生能源——氢能,逐渐走入了大众视线,被炒的沸沸扬扬,受众人追捧。氢能是一种二次能源,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利用其它能源制取的,而不像煤、石油、天然气可以直接开采。氢能是公认的清洁能源,作为低碳和零碳能源正在脱颖而出。


关键词: chip4

加入微信
获取电子行业最新资讯
搜索微信公众号:EEPW

或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相关文章

查看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