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准确测量环境温度的方法

  作者:聂剑 时间:2015-05-14来源:电子产品世界

编者按:智能手机已经在人们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很多应用程序可以在手机上进行安装运行。应用之一就是人们获得外界温度,目前多数方式是通过应用程序,直接或者间接地通过国家气象局获得外界温度。但是由于数据更新较慢并且温度是一个较大地域范围内的温度,不能实时反应使用者周围温度,还需要数据网络畅通。本文介绍一种通过手机上的温度传感器对使用者周围环境温度实时准确测量方法。

  通过表3,可以计算出在不同主板温度时,不同环境温度(即为温箱温度)时温度传感器2的补偿量。补偿量见表4。

  通过实际测量发现,在一个主板温度区间(间隔为5、10摄氏度)内,不同温箱温度区间(间隔为5、10摄氏度)内,温度传感器2的补偿值是固定的。

4 补偿表的使用方法

  表4中给出温度传感器2的补偿量。前面假设在不同温箱温度区间内,温度2的补偿值是固定的,同时温度传感器2的温度变化区间值与温箱温度区间值相同。假设:Te1温箱温度的区间大小为a,则对应温度传感器2的测量温度值的区间也为a。由于每个温度区间的补偿值不一样,可能会出现相邻两个温度传感器2的区间会出现部分重叠。下面分别举例说明温补表的使用方法。

4.1 温度传感器2区间不重叠

  假设温度传感器1的测量值为A,温度传感器2的测量值为B,则:温度传感器1根据(1)式的误差补偿,补偿后其值为A+∆1;温度传感器2根据(1)式的误差补偿,补偿后其值为B+∆2。假设:温度传感器1补偿后对应的温度区间为T112;温度传感器2补偿后对应的温度区间为Tm22,则对应温度传感器2的补偿值为∆2m,则对应的温箱温度Tt(环境温度)为:Tt=B+∆2+∆2m

4.2 温度传感器2区间重叠

  重叠区间的补偿值为相邻两个区间补偿值的平均值。假设温度传感器1的测量值为A,温度传感器2的测量值为B则:温度传感器1根据(1)式的误差补偿,其值为A+∆1;温度传感器2根据(1)式的误差补偿,其值为B+∆2。假设温度传感器1补偿后对应的温度区间为T112;温度传感器2补偿后的值在Te1、Te2的重叠区,则用T122、T222对应温感补偿值的平均值作为温度传感器2的补偿值,则补偿值∆N为:

  则温度传感器2对应的温箱温度Tt(环境温度)为:


5 实际应用举例

5.1 温度传感器2补偿表实例

  应用本文中提到的方法,对一款大屏幕手机测量外界温度的温度传感器进行了相应的补偿测量实验,由于中间测量数据非常庞大,本例中只给出温感1、温感2的校准值与最终的温感2的测量补偿数据(即表4对应的数据)。具体数据见表5(温度间隔为10℃)。

  注:表中的温度值均为温度区间的中间值;由于手机工作时其电路板上的器件会发热,此款手机在非待机状态下其主板的温度不低于20℃,故此表中温度传感器1的最低温度区间为25℃。

  温度传感器1测量校准值为0.4℃;温度传感器2测量校准值为0.2℃。

  5.2 实际测试验证

  用已完成补偿表测试的手机进行实际温度测量:专业温度测量设备读取值为28摄氏度;温度传感器1的读数值为35℃,补偿校准值后为35.4℃,温度传感器2的读数值为29.3℃,补偿校准值后为29.5℃。则根据表5查询可得到补偿值为-1.1摄氏度,则补偿后温度传感器2的值为:

  T2=29.5+(-1.1)=28.4℃

  经过多次测量补偿计算后,温度测量的误差均在±1℃内。能够满足日常使用要求。

6 结论

  由于测量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对外界的影响较敏感,比如手握可能导致测量误差较大;并且与整机的器件布局相关。本文提供的方法,在部分产品上已进行应用,均能获得较准确的测试结果,测试精度能达到±1℃,满足日常测量要求。

参考文献:

  [1]程德福,王君,凌振宝等.传感器原理及应用[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赵声衡,赵英.晶体振荡器[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周旭.印制电路板设计制造技术[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4]钱政,贾国欣.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5]李泉用FPGA实现码速变换[J].电子产品世界,2007(4):34-36


1 2

关键词: 环境温度 测量精度 温度传感器 手机 电路板 201505

加入微信
获取电子行业最新资讯
搜索微信公众号:EEPW

或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相关文章

查看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