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PGA的速率自适应图像抽取算法

  作者:裴楠 李珂 时间:2014-02-13来源:摘自《电子发烧友》

  1.3 速率自适应设计

  图像抽取的比例(即抽取图像的间隔)与输入速率和回放速率相关,在工程应用中,输入图像速率为 13.33 Mb/s,回放速率为50 Kb/s,其中图像有效数据率为41.808 Kb/s,一幅图像大小为131 080 B,每幅图像形成149个VCDU帧,下行共149×1 024 B=152 576 B.

  以50 Kb/s 速率进行回放,回放一幅图像需要152 576×8/41 808=29.19 s,此过程中记录图像29.19×10=291.9,约292帧,即间隔约292帧抽取一幅图像。

  实现速率自适应的关键是抽取方法的各个环节和输入速率、回放速率均没有耦合。

  输入数据通过帧头尾识别,划分为标识出头尾的VCDU,输入数据速率改变,仅影响VCDU 的数据间隔。

  VCDU 的数据间隔实际影响写控制模块对FLASH 芯片操作的频繁程度。因此在输入速率符合入口速率的要求时,数据可以被正常存储并产生附加信息,输入速率对方法没有影响。

  回放数据从FLASH读出后,解析附加信息,进行缓存、滤除无效数据后输出回放。回放速率的改变,将导致回放控制模块加载头尾寄存器的间隔改变。回放速率减慢,加载间隔增长,头尾地址寄存器将被写控制模块刷新多次,即抽取图像的间隔自动增大。回放速率加快,加载间隔减小,由于在算法设计中考虑只有新的头尾地址被存入时,回放模块才能正确加载新地址,否则回放模块会停止在当前地址继续等待新图像。因此抽取图像的间隔会自动减小,当没有新图像时,抽取模块会等待新数据进入。

  速率的自适应有利于算法的稳定性和通用性,在输入、回放速率改变时不需要改变抽取程序即可实现抽取回放功能。

  2 工程实现与验证

  在工程中采用Xilinx 公司300 万门FPGA,XQR2V3000[10]进行实现,占用资源(Slices)27%,经仿真和测试验证满足需求。

  2.1 仿真情况

  FPGA仿真情况如图3所示,在抽取回放过程中,回放指针关系正确,间隔相等,符合分析情况。

  2.2 工程验证情况

  在下行速率50 Kb/s时,按前述计算,间隔292帧抽取一幅图像。实际测试中,抽取图像均为整幅图像帧,且两幅图像之间连续,抽取的图像号为 0,291,581,872,1 167,1 457,1 749,2 040,2 334,2 627,2 917,3 209,3 500,3 793,4 083,4 377,4 668,4 961,5 251,5 543,5 837,6 128,6 421,6 711,7 003,图像号、图像间距的测试结果与理论值对比如图4(a),(b)所示,实际测试图像间隔与计算值符合,误差小于3幅图像。

  在下行速率250 Kb/s时,有效数据率为241.808 Kb/s,按上文计算方式计算,间隔约50帧抽取一幅图像。实际测试中,抽取图像均为整幅图像帧,且两幅图像之间连续,抽取的图像号为 0,50,100,151,201,251,302,353,403,453,504,555,605,655,706,757,807,857,908,959,1 009,1 059.图像号、图像间距的测试结果与理论值对比如图4(c)、(d)所示,实际测试图像间隔与计算值符合,误差小于1幅图像。

  两种速率下,实际测试图像间隔与计算值符合,验证了方法的功能性能符合需求,且具有速率自适应特点。

  3 结语

  本文设计实现了一种速率自适应的载荷图像抽取方法,适用于深空探测器载荷自主管理和地面可视化应用,实现了完整载荷图像实时抽取。采用FPGA实现算法,经过测试,抽取图像完整,等间距,可适用于不同下传速率,满足可视化要求。可以作为后续深空探测载荷自主管理的技术参考。

1 2 3

关键词: 存储器 FPGA 载荷图像 VCDU FLASH

加入微信
获取电子行业最新资讯
搜索微信公众号:EEPW

或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相关文章

查看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