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存储方式技术解析其优劣势

时间:2013-09-30来源:网络
TE-SPACE: normal; LETTER-SPACING: normal;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orphans: 2; widows: 2;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  但是由于NAS采用cif/nfs协议进行数据的文件级传输,所以网络开销非常大,特别是在写入数据时带宽的利用率一般只有20%-40%之间。所以目前NAS一般应用于小型的网络数字视频监控系统中或者只是用于部分数据的共享存储。

  4. SAN(存储区域网络)

  SAN(storage area network),全称为存储区域网络,通过交换机等连接设备将磁盘阵列与相关服务器连接起来的高速专用子网。同时SAN对数据可以提供多种raid级别的保护。

  SAN提供了一个专用的、高可靠性的存储网络。允许独立地增加它们的存储容量,也使得管理及集中控制(特别是对于全部存储设备都集中在一起的时候) 更加简化。正是由于这些特点,SAN架构特别适合于大型网络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的存储应用,可以应对上千、上万个前端监控点的存储。

  目前 SAN主要分为FC―SAN(光纤存储区域网络)和ip―SAN(以太网存储区域网络)。它们之间的区别是连接线路以及使用数据传输协议的不同。虽然 FC―SAN由于采用专用协议可以保证传输时更加稳定、高效,但其部署方式、构建成本均较之ip―SAN高出很多,所以目前在大型网络数字视频监控系统中更多采用的是ip―SAN架构。

1 2

关键词: 存储方式 技术解析

加入微信
获取电子行业最新资讯
搜索微信公众号:EEPW

或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相关文章

查看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