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率可调的多协议RFID读写器设计

时间:2012-11-20来源:网络

RFID读写器和标签之间的信息能否准确地进行交换,与两者的数据编解码方式、数据格式、调制解调方式,以及传输速率有关,通信协议对此进行了规定,通信协议的结构框图如图3所示。

f.JPG


为实现对不同频段、不同通信协议的标签的读取,RFID读写器需要解决频率可调和通信协议可变两大问题。对于频率问题,读写器通过设置CC1101的频率寄存器来设定频率,这属于系统软件设计的内容;同时,通过改变CC1101外围电路的元件参数值以匹配所设定的工作频段,这属于系统硬件设计的内容。对于协议问题,编解码方式和数据格式可以通过在主控制器STM32F103VET6中编程实现,调制解调方式和传输速率都可以通过配置CC1101中的调制器配置寄存器实现,对协议的设置均属于系统软件设计的内容。

2 读写器系统硬件设计
读写器系统硬件部分包括STM32F103VET6主控器、CC1101射频收发模块、液晶显示模块、Wi—Fi收发模块等。读写器通过CC1101射频收发模块与标签进行通信,读写器硬件设计中最关键的是CC1101射频收发模块的外围匹配网络的设计。
2.1 射频收发模块
本设计中选用的CC1101射频收发模块可工作于300~348 MHz、387~464 MHz和779~928 MHz频段,通过配置CC1101中的频率寄存器可很方便地实现CC1101工作频率的设定。图4和图5构成了整个CC1101射频收发模块。

g.JPG


图4是CC1101的引脚连接图,CC1101通过SPI与STM32F103VET6相连。图5是连接CC1101的射频端口和天线的匹配网络图。外围匹配电路可以进行阻抗和频率的匹配。当CC1101的频率寄存器中值改变时,外围匹配电路也需进行调整,才能适应CC1101设定的各工作频率。
经CC1101的射频端口RF_N与RF_P输入、输出的都是差分信号。与射频端口相连的是一个巴伦转换电路,实现差分信号和单端信号的转换。与巴伦转换电路的另一端相连的是两个L型网络,用来滤波和进行阻抗匹配。最末端连接的是天线,可以发送和接收电磁波。CC1101可以在发送模式和接收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CC1101工作频段较宽,一套固定的匹配网络无法满足工作频段内的所有频率。本设计中采用了两套匹配网络,分别对应300~410 MHz频段和410~928 MHz频段,从而覆盖CC1101所有工作频率。这两套电路网络只是元件参数值不同,它们的结构一致,均如图5所示。两套电路中均有可调电容与电感,通过改变可调电容C1和可调电感L1的值可设定对应频段内的任意频率点。图6给出了频率设定的仿真结果,其中各子图的中心频率分别设定为328 MHz、433 MHz、868 MHz和915 MHz。
图6中这4条曲线的最高点对应的就是匹配网络的中心频率。由仿真结果可知,图5所示匹配网络电路可以实现中心频率可调,解决了与CC1101中设定的工作频率的匹配问题。

a.JPG

1 2 3

关键词: RFID 读写器 频率可调 通信协议 STM32F103VET6

加入微信
获取电子行业最新资讯
搜索微信公众号:EEPW

或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相关文章

查看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