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散电感对高效IGBT逆变器设计的影响

时间:2011-08-15来源:网络
IGBT和二极管的软度和电流突变特性

  前文已经表明寄生电感可能对总体损耗平衡有益。但是杂散电感还可能导致振荡,比如由电流突变引起的振荡,这可能导致由于EMI或过压限制而引起的器件使用受限。迄今为止所介绍的所有测量都是在对损耗至关重要的Tvj=150℃结温条件下进行的。电流突变在低温条件下更加关键,因为器件的载流子注入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少,并大幅降低用于平滑拖尾电流的电荷。因此,图6在25℃和600V直流母线电压的条件下,对三款芯片在额定电流下的IGBT关断情况进行了比较。直流母线电感被作为一个参数使用。

  

图6:开关曲线作为三款IGBT杂散电感LSd的函数:T4(左)、E4(中)、P4(右);上图为栅极电压;下图为电流和电压曲线。(电子系统设计)

  图6:开关曲线作为三款IGBT杂散电感LSd的函数:T4(左)、E4(中)、P4(右);上图为栅极电压;下图为电流和电压曲线。

  在给定的例子中,当杂散电感约为55nH时,T4会变硬,振荡开始发生。在相同条件下,直到直流母线电感达到约80nH,E4还依然保持了软度。对于针对大功率而优化的P4芯片而言,它在观察到的电感范围内(20nH…100nH)都保持软度。这种观察结果并不出人意外,因为该IGBT是被设计用于高达3600A额定电流的大功率模块。

  尽管IGBT的电流突变趋势通常在低温和大电流下最为明显,但续流二极管软度通常在低温和小电流下最为关键。这取决于几个因素:因为二极管是一个载流子生命周期优化器件,等离子体密度在小电流下最低,因此拖尾电荷随着电流水平的降低而减弱。此外,迫使二极管换向的开关IGBT通常在低电流水平下开关速度更快。最后,二极管过压与开关电流没有关系,而是由二极管的反向恢复电流峰值的负斜率导致的,该斜率在小电流和低温下同样最陡。

  由于快速开关瞬变(du/dt和反向恢复di/dt)的影响,直流母线振荡可以很容易地在低电流水平下触发,甚至是在没有二极管电流突变的情况下。图7介绍了续流二极管在不同杂散电感条件下的反向恢复特性。

  

图7:二极管在室温和1/10In条件下的恢复性能(针对不同LS的曲线)。(电子系统设计)

  图7:二极管在室温和1/10In条件下的恢复性能(针对不同LS的曲线)。

  此时,低杂散电感可产品较高的谐振频率,并且有助于抑制这种振荡。当然,如果大杂散电感使得二极管真的出现电流突变,情况会更糟。出于EMI的考虑,这将限制较高杂散电感的使用。

  本文小结

  当工作在相同条件下,IGBT针对提高软度需求的设计优化将会付出开关损耗提高的代价。

  除开关损耗外,开通和关断速度、电流突变和振荡(EMI)的发生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寄生杂散电感对直流母线谐振频率和二极管电流突变起到了重要作用。至少从EMI角度考虑,二极管电流突变将会对通过增加杂散电感或提高IGBT开通速度来降低开通损耗有所限制。

  因此,未来有望推出IGBT的不同型号优化产品。另一方面,考虑到直流母线电感是逆变器设计中的一个自由参数,这将有助于进一步优化损耗。

1 2 3

关键词: 设计 影响 逆变器 IGBT 高效 电感

加入微信
获取电子行业最新资讯
搜索微信公众号:EEPW

或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相关文章

查看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