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给光伏产业带来严峻挑战

  作者:中科院电工研究所太阳能技术研究室主任 王文静 时间:2009-04-29来源:中国电子报

  对质量和技术提出更高要求

  第一,对光伏组件要求提高。目前,欧洲还没有提出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但是对光伏组件的要求严格许多,由于不少中国企业的技术水平与欧洲、日本企业仍有差距,因此这一措施也可以看成是对中国企业设立技术门槛。如:目前单晶硅电池组件原180瓦板型,新要求提高到185瓦,而且要正偏差,这要求单晶硅电池片的效率达到17.4%的水平,许多中国技术实力不强的企业是很难达到的,中国目前只有3-5家电池厂可以达到这一效率指标。即便是较大的上市公司,如果其生产线是1年以前建立的,也很难达到这一水平。因此,如果这一指标成为国际公认的新标准,将加速中国光伏产业的产能淘汰和技术升级。

  第二,薄膜电池面临新的考验。薄膜电池以其耗材少、节能而广受关注。目前,大量社会资金正在向这一方向集中。但是,由于薄膜电池设备过于昂贵,使得该产业环节具有很大的技术风险。国际金融危机使得晶体硅电池的价格下跌近50%,这对薄膜电池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薄膜电池产业化技术不是很成熟,技术进步非常快,生产线淘汰很快,其设备价格是同样产能的晶体硅电池生产线的10倍,因此设备折旧率很高。在原来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价格很高时,这样的折旧是可以接受的。而目前国际金融危机使得晶体硅电池的价格大幅下跌,薄膜电池的价格必须要更低才有市场,因此薄膜电池受到了挑战,其设备成本必须大幅下降才有市场。

  第三,中国西门子法硅提纯生产线技术面临考验。中国的西门子法硅材料提纯技术由于西方大厂的技术封锁,水平不高,在电耗、成本控制、环保等方面均有差距。在国际金融危机下,太阳能级硅材料大幅降价,如果需求再进一步降低,会出现欧美企业在价格上大幅杀跌,以达到窒息中国硅材料产业的目的。因此中国的硅材料提纯厂面临成本降低和质量提升的双重压力。

  第四,物理法提纯硅产业受到打击。

  物理法提纯太阳能级硅是适应前一段时间硅材料短缺而提上议程的廉价硅提纯方法,目前还很难达到应用。有一些企业使用该种产品,降低了电池的效率,但是也降低了成本。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到来,高纯硅材料不短缺了,高纯硅材料价格大跌了,市场上对组件设置的效率门槛提高了,这样使得物理法提纯的硅材料很难进入主流市场。因此,物理法提纯技术面临巨大的挑战,只有找到方法使得提纯水平可与西门子法相媲美,而价格又降低较多才能有市场。

  除上述这些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多重打击之外,中国一些光伏公司还遭受了一些由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额外打击。

  首先是资本运作失误导致的损失。一家国内的大光伏企业因参与了美国雷曼公司的资本运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1亿美元。

  其次是由于硅材料运作造成的损失。一些中国的光伏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由于前期硅材料短缺而与国际上大的硅料厂家签订了条件苛刻的长期订单,有巨额预付款拨付给这些公司,虽然长单价格不是很高,但是目前硅材料市场价如此暴跌,也使这些有长期订单的企业,尤其是在2008年9月之前购买了高价硅材料的企业损失惨重。企业因为有长期合同,必须持续使用现金购买长单硅材料,而市场端需求很弱,长单购来的硅料只能成为库存积压,占了大量的资金,使企业资金链异常紧张。

  再次是资本市场的损失。中国在纽约、伦敦、香港等地上市的十余家光伏企业的股值在金融危机后均跌去了90%左右。这种暴跌使得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急剧上升,甚至可能因资不抵债而面临被收购的困境。尤其是一些上市公司购买了可转债,当初使用高价股票面值抵押贷款,在股指大幅缩水的情况下,债务比率大幅攀升。而大公司的运营成本很高,因此这种情况可能造成大型公司因资金链断裂而出现“突然死亡”或被收购。

  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如果持续一年以上,而中国政府不出面救市的话,那么中国的光伏产业将面临大面积破产的情况。在初期,停产、倒闭的可能是小的光伏公司,而持续一段时间之后,破产的将会是行业龙头企业等大的光伏公司。由于这些大公司都是在欧美上市的公司,中国政府直接向企业注资有一定的问题,因此中国政府唯一的救市方案就是启动中国的光伏市场,立即建立光伏发电的价格补贴机制及实施细则。而目前光伏产品的低价位正好是中国开拓光伏市场的最佳时机。

1 2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光伏 薄膜电池

加入微信
获取电子行业最新资讯
搜索微信公众号:EEPW

或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相关文章

查看电脑版